這次到蘇州旅遊其中一樣必做的事就是想看崑劇,至於原因為何,就和我那早逝的外婆有關。大家不妨看看我這篇記錄了家母口述歷史及自己感受的文章~ :)
「據說劇目花牌上她的名字定是最大,演出也最搶鏡。正是她的絕代風采,吸引了適時當軍官的外公,他閒時到戲班拉二胡而她唱戲,一搭一和成絕配。那些時代劇中的愛情,原來都是真實的寫照。然而,藝術家在那個黑暗時代受盡摧殘壓迫,她唱的戲文就是「四舊」之一。最後她不敵恐懼,領了幾個月工錢便自此退隱。」
小時候隱約聽母親說過,外婆年輕時在雲南是個唱戲的,而且是女扮男相,扮相帥氣功底又好,故在當地很有名氣有很多仰慕者。因為小時候不懂,我以為外婆在雲南唱戲,雲南省首府是昆明,所以她唱的定是「崑曲」。不知為何這模糊又深刻的形容就一直烙在了我腦海。我自行遐想,她年輕時的扮相定是個俊俏多情的小生。也因如此,長大後偶爾看到有描寫女扮男生或男扮女旦的戲(最深刻是看張國榮的《霸王別姬》)時,就覺得特別喜歡。我彷彿能從電影中看到他們那年代學戲唱戲的模樣。
長大後對戲曲文化興趣更濃厚了,但了解不多,而又一直揮之不去外婆曾做生行一事,我再問了母親一次詳情,希望知道更多外婆唱戲的事。原來我一直搞錯了,外婆唱的是京劇中的老生,角色多為帝皇宰相,唱的非崑曲也。女的唱老生,更顯英姿颯爽,巾幗鬚眉,而且唱的出色者更為少見。可惜我沒有機會親自聽一次她的戲或看一次她的演出,至今還是有道不清的遺憾。